教育是爱的事业,是一种无私、博大、精深的爱。教师的爱心是搭建师生和谐的桥梁,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之间才能开展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人生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欣赏和理解。老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在辅导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遇到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甚至不敢说话的孩子,在了解他不敢说话的原因后,我选择适当时机告诉他:“你纪律性真强,我非常佩服你,大胆发表你自己见解,会进步得更快!”遇到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的同学时,我会告诉他:“别着急,慢慢说,你说的很好,大点声会更好!”……每当孩子们听到这些鼓励的话,就会表现得格外轻松。
老师的欣赏鼓励就是爱,一句“我很喜欢你”,就像一片阳光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孩子们会因为老师的喜欢而变得自信,而自信正是一个人在求索道路上无可代替的动力。老师捧出一颗真心,用真情换他们的尊敬、热爱、亲近,有了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孩子们就会在老师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老师尊重他们,给予他们一张笑脸,一颗爱心,让他们在尊重理解中寻找自己的长处,就会发挥潜在的能力,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为了营造一个宽松、平等、温馨的集体氛围,我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终于有学生主动开口了:“老师,下周的晨会谁开呀?”一向不爱说话的宋佳鸿悄悄地问我。我微笑着看看他:“你有什么想法?”“老师,我有一个建议,班干部都轮了好几次了,我……”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拍拍他的头说:“好,谢谢你!你的意见很重要。”因为他的话提醒了我,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应该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然后,我在班级宣布,每天的晨会按学号进行,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同学们都高兴极了。
紧接着,我先主持召开了一次“老师,我想对您说”主题班会,会上同学们给我提了很多条建议,我一一回复了,过了几天,同学们送给我一个小小的信箱,说:“老师,以后我们有什么想法可以放在信箱里。”孩子们的意见真的让我很受启发,和他们一起生活了几年,我本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们,可事实告诉我,我还没有做到了解每一个人。通过这个小小的信箱,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孩子们从此向我敞开了心扉。令我惊讶的是,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居然装了那么多想法,每周我都能收到十几封信,内容涉及班级的方方面面,有批评也有赞扬,还有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的,体现了小主人的积极性、能动性。
通过这件事,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潜移默化中,也让孩子们懂得了尊重的价值,学会了尊重别人,从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以人为本要真正落实,必须优化班级的多方面育人因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生活的主体和活动的主体,提高主体人格、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教育之于情感,之一于爱,就像池塘之于水。池塘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教育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爱,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这就是爱的和谐。当我对孩子们说“我很喜欢你”、“你的意见很重要”时,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我对他们的认可!其实,老师的欣赏、鼓励、尊重、信任就是实实在在的爱,爱使师生关系和谐、班集体和谐。爱到和谐自成歌,爱让班级有了奋斗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目标,整个世界都好象变了样子:学校进行“行为规范示范班”评比的流动红旗长驻我班,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市“风采展示”的是我班学生,参加团市委举办的两届知识竞赛,我校连连获奖,都与我班学生有缘,等等事例告诉我:在构筑班集体的和谐中,老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个终身记忆的瞬间,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与活动中,情感得到升华,内心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教育,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用爱温暖生命旅程,才能成功教育事业。这不正是教育的真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