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我校全体教师齐聚多媒体教室,参加了“对话教学模型研讨课总结暨高效课堂活动启动仪式大会”。对话模型研讨课是源于附小人对尊重人、信任人、成全人的文化追求,在批判性思维教学技术的变革中课堂文化的一种深度实践。在践行“对话”的课堂文化过程中,附小努力营造“批判的、合作的和安全的”课堂生态。大会由杨道吉副校长主持。
语文学科何先成老师继观摩了语文学科十四节对话教学课后,以《从单向传递到多向互动:对话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对各位语文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何老师用严谨的课堂观察方法及课后问卷调查方式,重点对合作学习实验班级604班进行了深度调研,他概括出了对话课堂的几个核心词汇:合作是平台,是基础;安全是拐杖,是保障;批判是求理,是提升。同时,何老师还特别解读了本学期的习作对话课堂,将执教老师们的精彩案例一一呈现,指出习作对话教学中的四个经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习作兴趣;搭建写作支架,降低习作难度;运用合作学习,提高习作质量;星级评价标准清晰,修改习作方向明确,给全体老师很多的启发。
数学学科冯胜老师以《素养,在主动建构中提升》为题,阐述了自己对数学学科“对话教学模型”研究课的认识和思考。冯胜老师在观摩了七节数学学科的对话课后指出:“对话教学模型”与数学学科教学过程高度匹配。他总结了几个经验:重视学习单、预学单等学习工具的设计与使用,充分利用学习工具体现教学过程中“重心下移”的特点;重视运用反问、追问等形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与自己、与同伴、与任务、与书本、与教师进行“深度对话”,形成新的认识。同时,冯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着眼于批判性思维能力达成的活动设计;着眼于批判性思维人格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
朱映晖副校长以《着眼于学生成长性目标的教学实践——从有效教学谈“对话教学模型”蕴含的“文化密码”》交流了综合学科的对话模型课例,朱校长分别点评了综合学科对话模型课执教老师们闪光点、启发点,以及每堂课中蕴含的“文化密码”。他指出:倡导研究性的学习,倡导基于图尔敏模型的论证,可以使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拷贝的过程。在图尔敏提出的论证模型中,论证不再是简单地收集证据或事实,而是一个持续的、层层深化的过程。以关注学生成长性目标(批判的精神与技术,合作的意识和方法)为出发点的有效教学,关键在于探究性学习的持续论证过程中(不断丰富论证的依据,通过不同角度认识同一事物,通过特殊观察视角——反驳,来厘清事物关联)逐渐丰满学习者的认识成果。他期待着老师们运用对话教学模型,带领学生审慎地认识世界……
杨道吉副校长对全校对话课堂的整体概况、主要特点、努力方向进行了总结。他表扬了15个组19节4种模型的对话模型课,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是:课堂由“教堂”呈现出“学堂”生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生生对话明显增多);基本都在应用“模型”备课、施教、研讨;合作学习的技术使用比较普遍(坐庄法、接力法……);信息技术的使用比较广泛;“批判、合作、安全”的要素融入了课堂。杨校长也指出了努力方向:“教堂”到“学堂”,提升学生“学”的有效性上,老师们还有施展的空间,比如教学内容解析的单元(群组)整体、把握本质主线、分解教学目标(课前与课后);课堂练习时空的必要性(课内、课外)、典型性(有限、无限)、层次性;合作学习效果的汇报交流(内容层次、顺序安排、启发引导);课堂对话引导的发言→演示(2种方式的比较)。复述、追问、强化、弱化等方式的运用等。最后,杨校长介绍了东湖高新区教文体局关于“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和东湖高新区教文体局关注开展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会议最后,我校李晓艳校长介绍了我校开展对话课堂教学的缘由——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唤醒学生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构建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以“课改促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科学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理想,使得学校的课堂教学彰显生命的活力,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师把“传授知识”向“素养转化”的课堂改革效果,我校教师一直在行动!
(撰稿:陈红 审稿:何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