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小长假期里,华科附小101班的孩子们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将学习与乐趣完美融合,共同打造了一场以“识字树”为主题的创意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识字量,为假期生活增添了无限新意。
101班的齐梅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发布者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中的点滴素材,将新认识的汉字以图画、折纸及创意手工等形式,制作成一棵棵充满生命力的“识字树”。这一提议迅速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与家长一起合作投身于这场寓教于乐的创意之旅。
在图画式“识字树”的创作中,孩子们在纸上描绘出一棵棵栩栩如生的大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简约清新。他们细心地从日常生活中搜集素材,如路标、广告牌、书籍等,将新认识的汉字一一记录在纸上,再巧妙地嵌入到大树的各个角落。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观察生活,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折纸式“识字树”也备受孩子们喜爱。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将一张普通的纸张折叠成形态各异的树木。接着,他们利用彩色卡纸或便签纸,剪裁成大小适中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假期中新认识的汉字。这些卡片被精心地粘贴在折纸树的各个部位,有的成为树干上的年轮,有的化作枝头的果实,还有的则是随风摇曳的树叶。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制作的创意“识字树”。有的家庭利用废旧材料,如纸箱、塑料瓶等,搭建起一座座环保而又充满艺术感的“识字树”。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汉字卡片,被巧妙地装饰在树上,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的孩子则选择用彩泥或橡皮泥塑造出一棵棵色彩斑斓的树木,孩子们将汉字嵌入泥塑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享受了创作的乐趣。这些创意满满的“识字树”,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更彰显了家庭教育的力量。
“识字树”不同于传统的日记或游记,小朋友通过自创作品将识字与记录方法相融合,旨在通过寻找并记录假期中遇到的新字词,以及与之相关的数量信息,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同时留下对假期生活的深刻记忆。小朋友的“识字数”不仅记录了他在假期中的所见所闻,还融入了他们对各地风土人情的独特感受。通过这些“识字树”,小朋友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汉字基础,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图画来量化描述事物,使图片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发现,即使是在假期或远离城市的老家,也能收获满满的知识与成长。
活动期间,家长们通过班级群和人人通分享了孩子们的制作过程和最终成果,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识字树”作品,不仅让孩子们在假期里收获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家庭的温暖。 通过此次“识字树”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更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撰稿:101班家长张配权 审稿:胡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