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那个大罐子是太空飞船的燃料吗?”“液氮会不会把我们的教室冻成冰城堡呀?”5月23日的华科附小207班教室格外热闹,家长课堂还没开课,一群“小问号”就围着李珞一同学的爸爸——华中科技大学李靖教授带来的液氮罐兴奋不已,它仿佛《哈利波特》里的魔法箱,正酝酿着一场科学变形记。
这堂名为《魔法实验室:液氮冰激凌与物质的奇妙变化》的家长课堂,以液氮冰激凌为美食诱惑,精心构思了一场给孩子们的科学盛宴。李老师从生活中的“冒白烟”现象引导同学们理解了“冷”和“热”,向同学们展示了“固液气”三态转变,还从孩子们熟悉的室温、体温常识出发介绍了温度的概念,知识跨度从-273℃的绝对零度到-196℃的液氮温度,从1000℃金属铜融化的高温到1500万℃太阳核心的超高温。“绝对零度是宇宙的终极冰箱,是自然界最后的温度堡垒,连最调皮的分子和原子都会冻得安静下来”,接地气的类比让抽象的概念瞬间鲜活,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里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
真正的魔法时刻从穿戴实验装备开始。在强调了实验安全事项之后,李老师开动“神奇校车”,带领着孩子们进入魔法科学世界,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液氮大冒险”。
液氮倾倒而出时,瞬间蒸腾起翻滚的白色云雾,如同舞台上干冰制造的仙境效果,又像一捧流动的液态寒气在空中舞动。孩子们兴奋地惊呼着,凑近观察这“会流动的白烟”。前一秒还蔫头耷脑的玫瑰浸入液氮后瞬间精神抖擞,用手轻轻一捏,花瓣如玻璃碎裂,粉红的冰晶如雪花纷飞,这正是“脆性转变”现象的演示,“像拍薯片一样脆!”有同学的惊呼道出了相变科学的精髓。
接着登场的是同学们期待已久的美食,当液氮遇上棉花糖和奶油,课堂秒变美食实验室。勇敢的小科学家们咬碎液氮棉花糖和液氮冰激凌,闭紧嘴巴,鼻子里呼出的“白烟”让同学们变身一个个小喷火龙,教室里欢笑声和惊叹声此起彼伏。此时的物质三态对同学们来说,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更是他们亲手触摸的奇妙现实。
课堂尾声,李老师勉励孩子们,科学探索就像航天工程,需要好奇心作燃料,用思考当导航,以坚持为助推器。听到孩子们异口同声表达想当科学家的愿望,我们看到了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的探索未知的种子,一颗颗未来的科学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始终坚持以培养未来科学家为目标,依托高校资源,借助科学家培养未来科学家,让科学像童话一样美妙,让实验室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场。这堂家长课堂正是践行家校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或许某一天,当这些未来的科学家中有人站上诺贝尔领奖台时,会想起这个用玫瑰碎片和棉花糖白雾编织的科学初梦——毕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灵感,不也始于少年时那个“追着光束跑”的天真幻想吗?
【撰稿:徐洁 审稿:胡青 徐洁 摄影: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