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园地 >> 附小晨风 >> 正文

华科附小504班成功举办“好朋友茶话会”第一期活动

作者: 罗岚 陈若雨 李文珺 周学芬   编辑:赵欣宇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05-27



4月12日(周六)下午,春风和煦,笑语满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504班在撷趣园二楼阅览室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好朋友茶话会”活动。本次活动由班主任赵欣宇老师、副班主任蒋肖伟老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伟教授共同策划,吸引了三十余名学生和十多位家长的热情参与,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三位研究生进行了现场观察和记录。活动以“平等、释放、真情、成长”为主题,通过家长沙龙、亲子互动、创意讨论等形式,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家长沙龙:聆听成长故事,共探教育真谛

活动伊始,家长沙龙环节成为焦点。家长们纷纷结合自己的观察体会,分享起孩子的性格特点与成长闪光点:团团妈妈提到孩子善良却健忘的性格,表达了对孩子校园生活的美好期待;小谈家长分享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主动沟通的日常,展现了家庭教育中的自律与温情;宇霆妈妈谈到孩子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与数学兴趣,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多元潜能;欧阳妈妈分享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作热情,呼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泺楚爸爸提到孩子性格阳光,与同学相处融洽,希望她加强情绪韧性;令怡妈妈发现孩子开始主动关心家长的工作,欣喜于她的成长。

交流中,部分家长也提到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变化与教育挑战:思洛妈妈发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情绪波动明显,需更多关注情感疏导。钦塬妈妈谈起孩子对传统教育惩戒方式无感,反映代际价值观差异,建议让孩子参与规则制定。小樽爸妈以孩子曾经滥用压岁钱且鼓动朋友一起购买大量无用品为例,展示了新旧教育观念冲突的实际表现,提出了通过让孩子自行承担后果来教育他们的方法。

沙龙中,有些家长还坦诚交流起二胎家庭的养育困惑:沛然妈妈从孩子“高冷”“社恐”性格说起,反思自己对兄弟俩关注度的差别;祉辰妈妈坦言家庭中的姐弟矛盾,探寻平衡关注与教育引导的方法。

沙龙主持人李伟教授以家长和教育专家的双重身份从家校融合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形成家校“互相滋养”的生态,提出教育需结合“管、教、育”三方面达到教育目标的平衡。他还从心理学视角与儿童发展视角指出五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特别是青春期前期,前额叶发育导致自主意识增强,情绪敏感性提升,需辩证看待其行为变化等。

亲子互动:游戏破冰,拥抱传递温情

之后的亲子互动环节以“大风吹”游戏拉开序幕。家长与孩子们手拉手围坐一圈,通过趣味指令迅速打破拘谨,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主动拥抱父母,诉说彼此的优点与爱意,温馨氛围感染全场。活动还特别邀请三位学生担任“小主持人”,带领大家为班级家校活动命名。经热烈讨论,“好朋友茶话会”脱颖而出,寓意轻松、平等、分享的核心精神。

创意碰撞:家校共绘未来蓝图

在活动形式探讨中,家长们和孩子们各抒己见,提出诸多创新建议:有的提议组织“露营卧谈会”,让孩子们在星空下畅聊心声;有的建议开设“童趣跳蚤市场”,锻炼财商与社交能力;有的倡导“班级议会”,让学生参与规则制定,培养责任感。此外,研究生观察员陈若雨同学还设计了“身份互换吐槽大会”等趣味活动方案,获全场一致好评。

总结展望:家校同心,共育花开

活动尾声,班主任赵欣宇老师总结道:“教育不是单向约束,而是家校共同滋养的过程。”家长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拉近了亲子距离,更让家校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未来,504班将以“好朋友的茶话会”为平台,持续开展亲子阅读、户外实践等多样化活动,助力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互动中进步。

家校携手,静待花开;以爱为名,共赴成长。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好朋友茶话会”带来更多温暖与惊喜!

【撰稿:罗岚 陈若雨 李文珺 周学芬 审稿:赵欣宇 胡青 摄影:华生 罗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