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至10月,为充分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有关鼓励中小学科学教育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和项目等相关要求,我校少年科学院成员在附小科学老师的带领下,连续多次前往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引力中心,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此次活动是“走进大学实验室”课程系列活动之四。
活动前期,少年科学院成员先后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引力中心进行参观式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并分别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刘鑫教授和引力中心黎卿教授的指导下,自主提出可探究的研究问题。其中,少年科学院成员吕沁妍、余晓桐、徐如林、刘灵玥,受物理实验室“偏振片实验”的影响,提出“3D眼镜的种类及制作原理是怎样的?”的研究问题。少年科学院成员黎思宇、郭承乐、杨钧驿、李熠宸,受引力中心实验室“引力实验”的影响,提出“如何制作磁体摆?”的研究问题。
活动中期,少年科学院成员在物理学院实验室科研专家与我校科学教师的协作指导下,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充分利用实验室相关设备和材料,按照制定的计划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所得数据,并针对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形成有理有据的研究结论。
活动后期,少年科学院成员结合研究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分析以及结论,撰写了详细的小课题研究报告,并基于研究报告进行了展示和互动。大学实验室科研导师与小学科学教师共同针对本活动进行了科学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多指标评价,包含:智力资源整合下的科学观念评价、多元评价指标下的科学思维评价、科教资源交互下的探究实践评价以及真实科研环境下的态度责任评价。
通过系列课程的深入学习,学生直接与科学智力资源互动,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与严谨态度,增强了自主探究的科学思维及实践能力,为问题解决开拓了新视角与方法。此外,“走进大学实验室”系列活动是我校探索大学实验室与国标课程互补资源的尝试,旨在构建大中小科教协同育人模式,促进校际深度合作,为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范例。






【撰稿:何玲 审稿:熊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