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校互动 >> 父母课堂 >> 正文

我校召开教师教育故事和教师心灵成长分享会

作者: 徐洁   编辑:沈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05



75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齐聚多媒体教室进行了一场心灵之约,大会由刘东平副校长主持。会议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版块是“爱的分享”。由许燕、王芩、陈琼、陈毅、周银浪五位老师将她们在日常教学中跟孩子们一起发生的故事所收获的启发跟老师们进行了分享。

许燕老师以《为了“这一个”,尽我所能》为题讲述了在教学中遇到内心脆弱,需要关怀的学生,她是如何对待的。许老师说,孩子们在这个缤纷而喧嚣的世界,永远是弱势群体。这种弱势,源于他们始终在带着一种连自己也无法感知的不确定和迷茫感在成长,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屈从甚至逢迎大人所遵循的法则——而这法则,也许是他自己完全不认同的。他们在艰难地寻找内心和外界的平衡点,在任性和守纪之间左右徘徊。这种徘徊,是悬在他们头顶的一个巨大空洞,这个空洞,不是高端的玩具、高精的食物和高档的衣服所能填补的。所以,教师为了“这一个”所做的努力,无论对于哪个孩子,其实都是必需和急需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尽我所能,不放弃哪一个学生,也尽量不伤害哪一个学生。

王芩老师则从科学课堂入手,抓住学生们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小发现——高高的楼房顶上怎么会长出几棵树来呢?适时引导,让孩子们从中观察、思考、发现,将科学世界的大门打开,让学习变得更自然、更有趣!

陈琼老师面对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用游戏为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有心的对学困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机会,通过一次次的进步让学困的孩子找到学习英语的信心。用一颗真心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

陈毅老师将学生比作了“星星。陈老师身兼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因为班级学生水平的不同,使得她不得不花更多心思来解决这一矛盾,利用自己每天晚上休息时间,在她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数学后花园”和“晚上八点钟的约会”两块教学自留地里,陈老师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巧妙地调入数学学习,让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周银浪老师从语文课堂入手,通过一篇《小毛虫》课文的学习引领学生进行思想认知、价值判断、理想信念等等大而无形的思想教育,将无形的引领依托有形的课堂,尽可能的拉伸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大会第二板块“心灵相约,是石海梅和刘海英两位老师带来的心灵成长讲座。

石海梅老师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出发,谈到老师们在教育学生时,不要单纯地认为好孩子会自己消化情绪,应该允许他们有情绪,甚至发泄情绪。而对待调皮的孩子更是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爱。心理健康教育是慢慢内化的教育,它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

刘海英老师从自我经历入手,深度剖析当每个人的坏情绪来时,我们该如何去调整和应对,要时常内省、内观。并向大家诠释了什么是,“爱是没有伤害的,是深深地理解与接纳。

整个会议进行了近三个小时,会后老师们都有很大触动,内心得到了极大鼓舞。这是一次滋养心灵的盛筵,相信这份爱的能量会继续传递下去。

供稿人:徐洁 审稿人:刘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