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好书温和地走进2015,也许是一种最惬意的方式。希望以下图书中中有你想带上的那一本。
《小于一》
作者:(美)布罗茨基
版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
本书是曾经一代文青的集体回忆,当十多年后,它终于以中文版的形式与我们见面时,人们面对它时已经不仅仅只是面对一本书,也是面对自己曾经对文学痴迷的一段过往岁月。用一本书怀念一段人生,这让布罗茨基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图书本身。
《给孩子的诗》
作者:北岛
版本: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
诗人北岛归来,带来这本简单美好的小书,收入70首外国诗和31首汉语新诗,力图为下一代提供更美的阅读天地。这本开放性经典诗歌选本扮演的其实是一个启蒙者的角色,带领儿童,也提醒成人:若有心,诗歌终将回馈给生命不可言说的丰厚与辽阔。
《21世纪资本论》
作者:(法)托马斯·皮凯蒂
版本: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
作为畅销的经济学著作,《21世纪资本论》虽厚重却不冗长,该书用翔实的数据描述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简明解释。本书可以视为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有力支撑,皮凯蒂在书中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法的讨论,对我国解决此类问题有重要启示。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作者:(英)奥兰多·费吉斯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面对一个凶恶狰狞,张开血盆大口的利维坦,苏联人为什么会从被迫臣服到心甘情愿地任其驱使?通过恐怖政治,斯大林建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权体制,使得苏联民众成为了积极合作者。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在本书的众多口述史案例中,确实只有少数人以与孔子同样的智慧自保。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作者:(美)罗威廉著
版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不同于传统中国研究中的乡村研究与城市研究,本书着重讲中国故事,以中国中部山区的一个小县麻城上个世纪的历史为对象,再现了地方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对抗与协商,有关中国“暴力文化”的探讨出人意表,对“暴力文化”的文化政治结构与生产机制的描述与分析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作者:(美)周锡瑞
版本: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
在农业社会,“修齐治平”、“光宗耀祖”是中国人一个历久弥坚的情结。美国汉学家周锡瑞通过对叶笃正家族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揭示了一个精英家庭在历史转型期间的命运沉浮,将其与国运的关系提供了纵向的呈现。本书揭示,在汹涌的中国历史潮流中,家族与个人的选择往往有限而且处于被动状态。
《沈从文的后半生》
作者:张新颖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沈从文的文字在今日依然不断得到赞赏和肯定,足见作为小说家文字的生命力,不仅他的文字得到肯定,关于他的研究也从未止步。张新颖“暂别”自己的本行,投入这项研究多年,他的扎实调研与深厚文字功底,让我们体会到了沈从文此前未曾展现出的某部分精神世界。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作者:茅海建
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3月
戊戌变法无疑使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它也是中国知识人一次奋发图强的努力。长期以来,康有为、梁启超一派的说法主宰着人们对于戊戌变法的历史认知。茅海建通过对“张之洞档案”的细心阅读,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的戊戌变法史。本书不禁戳穿了康、梁的部分谎言,而且让读者看到了历史变革的复杂性,进而理解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作者:孙机
版本:中华书局2014年7月
国学看上去很热,但传统事实上很远,因为断裂得太久太猛烈,我们对于自己曾经的文明与思想,已经非常隔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面向公众的普及功课,是当务之急。孙机先生的书便是如此,深入浅出,匡正谬误,为传统文化的赓续,打下大众的基础。
《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
作者:阿来
版本: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
阿来以一个小说家的敏锐,兼以学者的严谨,向我们讲述了两万年来的瞻对故事。让我们对这个区域的历史、民族文化有了脱离既往概念束缚的鲜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