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身边,有非常多的家长会很烦恼孩子对网络世界、对电子产品的着迷,担心他们的网络安全、是否会结交坏人,是否会浏览到不良信息,是否会沉迷游戏不可自拔……如果说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那他们的父母在媒介教育面前就是“十万个怎么办?”
当父母担心孩子之前,我们为什么不先去了解一下在这个年龄段,孩子面对媒介的时候,有哪些行为其实是非常正常的?有哪些知识是父母必须了解的?为此我们特意撰写了本文,让家长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孩子正常的“数字轨迹”。

前言:
6-8岁的小孩开始体验自由与责任,会自己走到邻居家玩、在家做功课、帮忙做家务。他们跟同伴的关系更加紧密,发展出更多自己的兴趣,也渐渐开始被流行文化所吸引。当他们的信心及能力逐渐提升,他们在媒介世界里的行为也在拓展。
特征1:网络成为孩子的“百科全书”
从幼儿期到童年前期,儿童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系统教育,学习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主导活动。因参加系统的学习,儿童对社会生活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学校的课程和新的集体生活既给儿童解释了许多问题,又给儿童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儿童潜意识里渴望接触媒介。儿童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即使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学习,也会在无意之中,积累大量的社会生活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随着每天接触媒介的时间不断增加,儿童对信息的获取已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教育,通过电子媒介资源也可以获得巨大的信息,电视、网络等媒介成为儿童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新方式,成为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难题的主要途径。

特征2:同伴关系逐步发展到网上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慢慢开始向外界发展,把同伴的关系建立起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不只是真实的世界变得广大,他们也花更多的时间流连在虚拟的世界里,如QQ等,并在网络上交朋友。在网络社群里,他们创造虚拟身份,布置虚拟房间,结交网络朋友,跟他们一起玩游戏和聊天。他们可能也会购买虚拟的服装、玩具及配件,有时是用实体货币来购买。所以,这是父母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这表示你不仅要密切关注孩子在现实世界做什么、去哪里,也要注意他在网络的游乐场和社交圈做什么、去哪里。科技让许多事情变得简单了,但并不包括在数字时代教养孩子这件事。
这时期,同伴的媒介行为会对孩子的媒介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的同学、朋友对某一媒介产品特别热衷,而孩子却对此毫无了解,可能会被同伴排斥和孤立。这种来自同伴的压力,也会促使孩子更多地去关注和接触媒介。
特征3:电子游戏成为孩子的最爱
传统的玩具,如玩偶和汽车模型,现在越来越不受孩子的青睐,如今的孩子的礼物愿望清单被各种高价格的高科技设备充满着,比如游戏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什么这些设备成为对儿童的巨大吸引源呢?主要是因为里面的游戏。

电子游戏对6-8岁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剧烈而强大的诱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超过九成都玩过电子游戏,他们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网络游戏、下载游戏、在游戏里比赛。而且,只要一有可能,他们就会玩。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外出吃饭时拿着爸爸妈妈的手机或者用手指在iPad上划来划去,他们大多是在玩游戏。这些年幼的孩子也成为“低头族”中重要的一员。在他们当中,电子游戏平常到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愤怒的小鸟》,没玩过《神庙逃亡》,可能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