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校互动 >> 家庭教育 >> 正文

这7个禁语,你千万别说!

作者: 刘娇   编辑:叶茂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29



禁语1 “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这一点上,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有两个弟弟,一直被父母要求“让着弟弟的!”,理由只有一个:你大,你是姐姐。于是从小时候起,心里就隐忍着一种不得已的妥协,心里很委屈也很不服气,这样的压抑让我无法真正的做到爱弟弟,常常借故趁着父母不在家,偷偷整弟弟吃点苦头,自己达到心理平衡。当然这些都是20岁以前的事,似乎很远很远,但那一长段时光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却真实地存在过,也给了我很多困扰,我相信弟弟们也会有些感受的。)

禁语2 “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
这种教导方法治标不治本,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从而可以获得分享的喜悦。(可能小时候我很霸道,也很娇蛮吧!记得家里曾有一根竹笛,我首先发现的,好像是去世的五叔曾很喜欢吹。我拿着,爱不释手,弟弟也想要。被妈妈发现,直接判给了弟弟,我有异义时,唯一一次被打了一巴掌。那次的经历记忆很深,至少到现在也不曾释怀。)

禁语3“哪个乖就爱哪个。”
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哈,小时候,除夕之夜有小辈份人给长辈拜年的习俗。弟弟比较乖,老老实实地磕头,每磕一次最先给一粒花生,但花生米有限弟弟磕头数不过来呀,最后改成磕一个头给半粒花生米。当时我也就5,6岁,弟弟不超过三岁,他的脑门都磕出了苇席子的花纹,但有一屋子大人们的鼓励还有食物奖励,让弟弟执意不肯停下。记得,当时一屋子的笑声,我生气因为弟弟的固执,弟弟则被成人们牵引。)

禁语4“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他玩玩。”
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只会令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变差。若经常命令他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会令孩子产生不满情绪。(呀!还是小时候,因为姐弟三个,母亲又要忙于农活,弟弟几乎成了我的孩子。我不能自由自在地和小伙伴们去玩耍,走到哪里后背都要背着弟弟,而弟弟又很肥,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喜欢找我玩了。那时候极度讨厌弟弟,所以弟弟也肯定没得到我的好情绪呵呵。)

禁语5 “她是我们家佣人,我们有权骂她。”
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尊重保姆曾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这点终于和我无关!但我见过趾高气扬的在保姆面前耍威风耍派头的小孩,那作风那势头绝对来自与父母的真传!)

禁语6“居然在阿姨面前无理取闹?等客人走了再罚你!”
想取得惩罚孩子的效果,让孩子知错能改,就要立即处理,否则效果会大大减少。(曾经有一位本家三婶子,她对待孩子就是延迟满足感非常强悍!有一次,她的女儿在没犯任何错的情况下被三婶子打了几下,旁边人问及缘由,三婶子泰然地说:“我打的是她前天弄摔了一个盘子。”瞬间周围人都无语了,三婶子的这句话也成了那一条巷子内家喻户晓的名言。)

禁语7“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我叫老师罚他!”
学习处理问题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父母应该以关怀的态度教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处理问题。(孩子们之间一起学习,玩耍,上学一路,放学一起,都是喜玩爱闹的年纪,哪有不发生小摩擦和争执的呢?若发生这种情况,请家长们一定谨慎,能不介入就不介入。其实, 纷争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对儿童的个性发展非常重要。人在拥有自我意识的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任何人如果不遁世逃避都无法脱离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关系系统,因此让小朋友们学会正确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并维护自身利益,孩子们自会寻求到一种平衡。即使孩子请父母帮忙,家长该作的也是导正孩子的心理坐标而不是母老虎的姿态——“护犊子”。)
编后语:以一个深受其害的长大了的孩子的角度,我深切懂得,父母的这些言行貌似很大众化,也真没什么恶意,完全是家长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然而已,但在孩子的心里所造成的影响,如掉入湖面的石头,掀起了轩然大波,甚至会纠结很久很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