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校互动 >> 家庭教育 >> 正文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 ——湖北省中小学家校共育心理系列微课第四课

作者:    编辑:杨丽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3-02



家长们如何看待今天的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影响,首先要记住这么几件事儿。

第一个是“开心”。电子产品是这一代孩子的玩具,我们每一代孩子都有自己的玩具,我们小的时候,也玩过各种各样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玩起来也乐此不疲。所以,不要觉得今天孩子为什么特别喜欢玩电子产品,然后玩起来就上瘾,我们小时候也有我们自己玩得上瘾,天黑不回家的游戏。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电子游戏也好,电子产品也好,它是这一代孩子的玩具,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孩子的一种快乐模式,所以我们也不能剥夺孩子快乐模式。

第二个就是“学习”。今天的电子产品不完全是一个玩具,它也是今天获得信息的主渠道。过去,我们获得信息主要是来自于书本、学校、报纸、广播、电视,而现在网络和电子产品实际上是今天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在网络上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尤其是这次疫情后,大家看到的这种线上的学习会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电子产品也不是这个十恶不赦,它其实也是今天的一个学习工具,越来越成为主导性的信息获取的渠道。

第三个是“交往”。电子产品越来越具有强大的社交属性。就是我们现在交朋友,不完全在线下,也有些是在网上交的网友。过去,孩子们在一个大院里,在一个社区里,在一个村子里,一群小伙伴,一起出去玩儿,一起上下学。现在,我们有很多朋友,大家一起在一个贴吧,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大家一起打一个游戏。因此对现在的这个孩子而言,电子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社交工具。孩子打电子游戏的时候,还没玩完,父母赶紧把wifi关掉,把电脑关掉,我们关掉的不一定只是一个游戏,有可能是一个孩子的社交网络,因为大家组团儿组队来打这个游戏的,孩子突然一个人下线了,这个就是不讲信用,是会破坏孩子的社交关系的。

第四,就是电子产品是有风险的,因为电子产品在设计时,就是具有成瘾性的。我们在玩电子游戏的时候,不停地获得关注,获得奖赏,然后获得别人的关心、在乎、点赞,甚至是打赏,它是一个即时给你奖励的一套模式,所以人们容易成瘾。如果说让孩子从此以后再也不玩电子产品了,也很麻烦,他开心的方式、学习的通道、社交的途径都会受到影响,但是玩电子产品一旦过了一定的度,变成了沉迷,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会功能和学习功能,它就变成了一个心理问题,也就是成瘾。

所以,家长怎么做呢?

第一,家长要想不让孩子沉溺于电子产品,那就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开心方式。比如陪着孩子出去吃点好吃,逛逛街,玩儿一玩儿。也就家长说,孩子越大越叫不出去了,那是因为父母带孩子出去,往往只是找到了父母开心的方式,没有找到孩子开心的方式,如果家长说带孩子去看动漫展,去cosplay,去网红打卡地,那里也能拍照、发朋友圈、炫酷,孩子肯定是很愿意去的。所以做父母的开心方式不能落伍。

第二,就是利用孩子对电子技能的爱好,发展孩子的一技之长。比如做短视频、编程、音视频,或者把课堂上学习的东西转成电子化的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的工具,来辅助学习,或者把课堂上学的实验在线上展现出来,孩子在这些方面有一技之长,就不会沉溺于游戏当中。第三,要鼓励孩子去交往,线上线下都要为他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网上多交网友也不一定不是坏事,线下也要鼓励孩子出去玩儿,出去交往。不要一天把孩子看得死死的,朋友对他的影响也会很大,家长拉不出去,朋友们可以把他拉出去。

第三,建立上网的公共空间和时间银行防沉迷。孩子上网,不要躲在被窝里,不要躲在一个自己的房间里偷偷摸摸上网,上网就大大方方上,家长允许孩子上网,也允许他打游戏,这是公开的事儿。只有公开的事儿才能控制。要给孩子提供时间银行,就是每周每天打游戏的时间是确定的,但不要规定死死的,比如说一天只能打半个小时,因为游戏可能四十分钟才能打完,你让他三十分钟就打不完,所以,最好给孩子一个自主权,就是给他有一个学习的总量,玩游戏的总时间。

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三岁之前,坚决反对使用电子游戏,最好不让孩子接触。孩子上了小学了,一般建议是,孩子的年龄除以2,比如七岁的孩子,就是3.5小时,孩子是周六周日玩还是平时玩都没关系,反正一周最好不要超过3.5小时。增强孩子的自控性,不要什么事儿都爸爸妈妈管。

最后送给家长朋友们一句话,做父母的能够全身心的跟孩子在一起,你就能够影响他,比如,跟他一起打游戏,跟他一起玩,一起做生活当中那个有成就感的、开心的那些事儿。家长现在对孩子打游戏,使用电子产品这件事,产生了焦虑、恐惧和愤怒,是因为家长们已经“出局”了,所以还是要想办法“进去”,跟孩子成为队友,跟孩子在一起,家长才能影响他、调整他,帮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