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校互动 >> 家庭教育 >> 正文

做一名懂学习规律的家长——第7课

作者:    编辑:张嘉慧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05



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孩子每天起早贪黑,学得也很辛苦,上课也听讲了,每天作业也没少做,为什么一测试就发现很多知识点没掌握,或者说孩子的学习效率并不高。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好还不累。那么,您知道学习有哪些规律可循吗?父母又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呢?

湖北省中小学家校共育心理系列微课第7期推出的是——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贺岭峰教授带来的《做一名懂学习规律的家长》。让我们通过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学习的第一个规律,叫营养率。大脑作为学习器官,最需要的营养是氧气和血液,也就是说大脑的供氧供血要充足。大脑在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后,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时候,大脑的海马体会把白天学习的这个短时记忆的东西转化成长时记忆储存起来。这意味着孩子如果睡眠时间不够长、不够深,那么他白天学的内容就没有办法长时间储存。这样所学的内容就很容易遗忘。

第二个规律,叫α波律。我们经常说学习要专心,要集中注意力,也就是脑电波的β波状态,但是研究发现学习最好的状态是大脑最放松的时候,就是脑电波的α波状态时。所以学习效率最好的时候就是放松性的状态,心情愉悦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

第三个规律,强化率。学习是需要强化的,有反馈的学习才是有目的学习。在强化的过程中,积极的强化要多于消极强化。

第四个规律,遗忘率。研究发现人们学完东西以后会迅速的遗忘,也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以任何东西你百分之百学好了,很快就会忘记。研究发现,学习效率最高的是150%的学习,这也就是说,如果一篇课文你读十遍能记住,记完后你就睡觉了,第二天很多东西都忘了,那就再通过复习达到15遍就刚刚好。过多的学习是没有用的,低效率的。

第五个规律,抑制率。心理学上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说,我们学一段东西以后,发现这一段东西里面最前边的和最后面的开头、结尾是最容易被记住的,中间的不容易被记住,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开头和结尾,我们记起来就比较容易。所以在学习中我们采用分段学习记忆的效果最好。


作为一名懂学习规律的家长,我们能怎样帮孩子呢?

第一,站在营养率的角度,就得让孩子多运动多睡觉,千万不要挤占孩子睡觉时间,因为睡觉的时候,是把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的关键时期,也是清理大脑垃圾的关键时候。孩子睡觉睡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孩子的睡眠时间至少要睡足八九个小时,尤其是小孩子。再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多运动,多运动可以保障大脑的供血、供氧充足。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三四个小时一动不动,空气流通也不好,氧气不充足,那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不可能提高。

第二,α波率意味着孩子学习的时候,要让他心情好,不能总批评他,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降低学习效率。一定要让孩子对学习有点兴趣,家长引导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是做家长最应该干的一件事。

第三,强化率意味着多给孩子正强化,少给孩子负强化。家长应该多给孩子自我奖赏和自我修正,尽可能让孩子学会自我奖赏和自我修正。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家长能给的就是多奖励少惩罚,越来越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去修正,让孩子自己做好了给自己奖励,体会到开心和愉悦。

第四,遗忘率意味着我们要找最高效的方法去学习。我们知道,今天孩子们学的东西不会记一辈子,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通过预习、复习去强化知识。前面讲了150%的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爸爸妈妈能帮孩子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时间,抓住重点,这个才是关键。不要无限制的延长孩子学习时间,如果学习总效果没变,单纯的延长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就越来越低了。我们很多家长看起来是盯孩子学习,实际上是在不断地降低孩子学习效率。

第五,抑制率意味着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提醒学习的内容进行切换,学与玩、运动相结合。学习是交叉相互抑制的,不要很长时间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停一停,转换一下,出来玩一玩,蹦一蹦,跳一跳。大脑供血,呼吸点新鲜空气,让心情好一点。这样接下来的学习效率更高。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家长能帮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就帮,如果不能帮,也不要去做降低孩子学习效率的事,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渐交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