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校互动 >> 家庭教育 >> 正文

寻找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第6课

作者:    编辑:张嘉慧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26



面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常常急于“纠偏”,这是每位有责任心的父母的初心。

可是,当父母们面对这些见招拆招或者依旧我行我素的小神兽们时,时常感到黔驴技穷,这时,很容易在“我是为了你好”的自我安慰下,采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阻挡孩子们的不良习惯或错误做法。

问题是,这些惩罚往往并不能奏效,或者有效期非常短暂,甚至还会带来不良后果。那么,是否有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呢?湖北省中小学家校共育心理系列微课第6期推出的是——武汉市第十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李林老师带来的《寻找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希望能为被这类问题困扰的家长朋友们支支招。


面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无效的惩罚会带来什么后果?

家长的无效惩罚方式:体罚、断网或是取消孩子玩手机的资格等方法。

通常孩子的反应:第一种情况——讨厌父母,报复父母;第二种情况——躲避父母,逃避惩罚;第三种情况——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

家长的无效惩罚方式:因为孩子没有交作业,不给孩子买承诺要买的玩具,不准看电视。

通常孩子的反应:会很不服气地说再也不相信父母了。

总结:如果孩子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学习到如何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那么,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需要引导及处理。

下面,为家长朋友们介绍几种代替惩罚的方法:

方法一:转移注意力

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比如孩子已经玩了几个小时手机了,家长错误的方式是把手机没收,正确的做法是,比如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去超市买点东西。再比如看到孩子吃完饭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错误的做法是生气地训斥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不妨试试请孩子帮忙一起打扫一下卫生等。

方法二:提供选择

当我们想引导孩子做某件事情时,可以和孩子协商,双方都能接受的选择,让孩子有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比如孩子看电视不愿意洗澡,有些家长可能会让孩子赶紧洗澡,威胁孩子再不去就关电视。这种情况下,孩子很有可能会和父母生气闹脾气。不妨试试询问孩子是选择现在洗澡,待会听故事还是现在看电视,但是待会就没有时间听故事,让孩子自己选。同样针对孩子作业拖延的问题,让孩子自己选择看半个小时电视后再做作业,也可以选择认真完成作业后再看一个小时电视。

方法三:告诉孩子如何弥补失误

如果是由于孩子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导致了失误,需要告诉孩子如何弥补失误。比如发现孩子用水彩笔把沙发上染了一大片。有些家长可能会训诫孩子以后别用水彩笔了,并没有教会孩子以后要怎么做。此时,家长不妨试试提醒孩子以后用完笔,记得把笔帽盖起来,放进文具盒里。

方法四: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针对一些特别顽固且难以改正的习惯,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去解决问题。比如针对孩子,晚上总想玩不愿意睡觉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都喜欢做些什么。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可以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的所有想法逐一记录。挑选建议时不要随意评价行或者不行,而是记录每一个想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更有利于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第四步:挑出那些双方都能接受并需要付诸行动的建议。在此过程中,家长应给予适当的让步,这会带动孩子主动地让步,比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第五步:双方达成共识后坚定的执行。比如我们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确定后可以把约定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总结: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错误,家长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应把能量和精力放在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上。另外,在气头上时先不着急解决问题,而是先学会控制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有可能与孩子达成的方案奏效了一段时间,然后孩子又故态复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明白,很少有方法是一劳永逸的。

人生是一个不断调整与再调整的过程,因此可以和孩子再来商讨如何来调整方案,最终达成共同目标。让我们学会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一起用智慧的力量来影响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