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校互动 >> 家庭教育 >> 正文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心理成长

作者: 湖北省教育厅   编辑:石海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9-05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家庭教育状态调查报告显示,孩子爱做家务的家庭中孩子成绩优异的比例是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孩子成绩优异的比例是3.17%。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也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以后就业率的比例为15:1,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呢?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还有哪些影响?

江苏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首席心理咨询专家、督导赵世俊老师带来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第6期微课——《家庭中的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心理成长》,共同了解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的不可或缺的心理营养。

一、什么是中小学的劳动教育

孩子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最终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以这样为目标的活动就是劳动教育。

二、劳动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

社会各种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需要爱劳动的人来完成,家庭是推动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家长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参与家庭劳动,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劳动教育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息息相关

从9000多个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孩子出现游戏成瘾、厌学、电子产品依赖、抑郁、亲子冲突、懒惰、消极等系列心理问题,有一部分原因与“劳动活动太少”密切相关。身体活动欠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家长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庭劳动活动,使得孩子身心都能动起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不可或缺的心理营养,这种心理营养会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1.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或劳动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使得孩子受益终身。

2. 促进身体、大脑发育和成熟。劳动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全方位地给大脑提供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当孩子小时候有意愿进行劳动时,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强化孩子的劳动行为。

3. 培养自信心和责任心。能干的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依赖他人,自己会照料好生活,这是树立自信心的来源。另外,劳动活动有有趣的一面,也有枯燥乏味、艰难的一面,孩子在将事情坚持做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责任心。

4. 促进认知能力发展。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身体与大脑的活动刺激了大脑的发育,这为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此外,孩子要学会考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统筹安排的过程也训练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5. 促进人际能力的发展。在劳动活动中,孩子跟他人有交流、接触,情感上的连接会增多,这有助于孩子人际能力的发展。

6. 改善情绪状态,促进情绪健康。在劳动的过程中,一是会让孩子从烦恼的事情上转移到一些简单快乐的事情上;二是孩子可以通过劳动活动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三是劳动活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出有助于好心情体验的情绪物质。

7. 增强心理韧性或意志力。孩子在劳动中坚持克服困难后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会变成一种“心理奖赏”,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心理韧性和意志力,有助于孩子积极地应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8.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会劳动、爱劳动任何时候都是孩子的一种竞争力,一个优点,一种魅力。孩子上大学后或在工作岗位上既能干又愿意干,更容易与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的同时,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自身也能更好地完成社会适应。

四、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1.对孩子劳动观的引领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平等地看待每一项劳动活动,积极面对劳动中的困难,要有责任与担当精神,这样的劳动态度对孩子会是一种正向的引导。所有劳动都是有价值的,孩子爱任何一种劳动,家长都应该支持。

2.对孩子劳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第一,做榜样,家长要做爱劳动、会劳动的榜样;

第二,激励,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

第三,强化,孩子坚持完成劳动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第四,分工,建议家长让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参与家庭劳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