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研活动 >> 正文

数学学科开展主题教研(四)

作者: 李刊   编辑:周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31



2022年12月8日下午,华中大附小数学学科组通过腾讯会议,开展以“进阶活动设计,让思维‘增值’”为主题的线上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中数组陈毅老师主持,杨道吉副校长及数学教师们全程参与。教研活动之前,教师们先开展了独立思考,并思考了两个问题:“烙饼问题”这一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数学本质、核心学习活动分别是什么?怎样实现“教”“学”增值?

教研活动伊始,由谢玲老师分享《新课标·大家学》。谢玲老师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系列解读和培训活动专题讲座,以及吴正宪老师关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变化与教学改革的讲座内容。从“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及变化、“事物分类”与“数据分类”内容分析、“平均数”与“百分数”内容分析这三个方面,呈现她对新课标的理解。

(谢玲老师分享课标学习心得)

随后,陈毅老师进行研究主题和活动背景的说明。中数组的教研主题是增值评价理念引领下的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增值评价理念引导下的有效学习的核心就是设计具有思维境界的学习活动或任务,体现在经过数学学习后是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数学素养如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等都得到不同幅度的提升。

(陈毅老师介绍教研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是李刊老师进行四年级上《烙饼问题》的无生试教。本次无生试教主要围绕三个主题活动展开:活动一3张饼怎么烙最省时,活动二4、5张饼怎么烙最省时,活动三探究多张饼的烙法。活动设计层次清晰,小组活动要求明确,操作上由道具操作到笔纸记录再到抽象方法,思维上实现进阶。无生试教结束后,李刊老师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分享《烙饼问题》的设计说明。

(李刊老师进行无生试教)

紧接着是由葛盈汐老师代表中数组分享课前与课后调研思考与陈述。本次调研设置的前测与后测的题目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来划分。前测主要是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具备优化意识、上课之前带着怎样的情感、考察学生的知识起点;后测则关注学生是否学会知识、是否能运用“烙饼问题”的优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过程体验。

(葛盈汐老师分享前测与后测)

接下来是万睿杉老师做课堂观察量表制定的思考与陈述。万老师设计的观察量表由2个观察维度、8个观察视角、25个观察点和对应的观察结果组成。本次的课堂观察量表主要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维度进行观察。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四基”“四能”达成,还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学习。

(万睿杉老师分享课堂观察量表)

老师们个人分享后是开展小组讨论环节,全体数学老师分为低、中、高三个讨论组。杨嫚老师代表中数组对“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否落实到位?”进行总结,张丽老师代表高数组对“学习活动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增值发展?”进行总结,邬淑杰老师代表低数组对“合作学习策略是否合适?”进行总结。

(老师们开展分组讨论)

活动到尾声,杨道吉副校长作为专家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点评。杨道吉副校长表示,本次教研活动用时很长,内容很丰富,老师们都很有才华。教学设计、前测后测、观察量表,这三部分是一个很完整的过程,也是一个整体。如果把这样的教育活动做实,可以整理出高质量的成果进行发表。

(杨道吉副校长开展专家点评)

(数学大组长万川老师进行活动总结)

最后,数学大组长万川老师对本次线上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万川老师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非常认可,表达了“进阶活动设计,让思维增值”。同时也建议,一定要让研究的主题落地,对标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数学思维的增值。 本次数学线上教研活动,时间长、容量大、质量高,全体数学教师在深入研讨中,持续修订,砥砺前行。

(撰稿:李刊  审核: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