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李晓艳校长受邀在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我校6位老师作现场研讨课展示,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在当天大会上,李晓艳校长以《对话课堂文化下的小学生批判思维培养》为题,向与会代表分享了我校五年来批判性思维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相关经验,尤其是近一年来以论证为主要特征的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的探索情况。
李晓艳校长在当天的报告中介绍了我校批判性思维教育改革的发展路径,回顾了我校批判思维教育中“慢-论证-醒来”的教学原则。让与会代表对我校近一年来开展的以“批判、合作、安全”为特征的对话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有所了解。
李晓艳校长在当天的报告中,围绕我校以批判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附小“课堂论证”进行了介绍,并从文化特色、理论特色、组织特色、方法特色等四个方面,分享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生课堂论证”建设之路。
结合文化特色李晓艳校长谈到,我校正在开展的“基于对话的课堂文化研究”,其核心内涵由安全、合作和批判三个部分组成。我校积极营造的安全课堂氛围,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怕说错话、不怕发表不同意见。也只有学生不害怕说错话,不害怕发表不同意见,批判思考才容易发生,才能够开展具有批判性的论证。
围绕理论特色李晓艳校长指出,课堂上的学生论证应该强调论证过程,这样才符合我们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习惯、培养批判思维方法的教育目标。尽管我校选用图尔敏论证作为原型来打造附小的课堂论证,但基于基础教育对象的现实,我校的论证模式更接近“大胆猜测,小心论证”的过程。
在谈到方法特色时李晓艳校长说,“断言修订”是附小探索出来的课堂论证的基本方法,其中“悬置判断”是附小课堂论证一个重要技术特征和重要态度。她强调,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关注问题——学生提出断言——师生共同持续修订断言的过程。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我校周银浪、郭琴、赵亮、汪琳红、杨帆和雷爽老师还先后执教了批判性思维选修课以及体育、语文、美术、数学、英语等六节研讨展示课。6节研讨课老师在教学中,能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完成较为复杂、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给学生思考的动力、路径与方法。与会代表认为,这一组研讨课很好的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也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做到了批判性思维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学科性、思维性、教育性以及儿童性等元素的有机统一,为批判性思维教育在基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借鉴与推广。
据悉,我校全学科推进批判性思维教育在全国尚数首例,学校的相关探索将为基础教育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提供良好范例和经验。
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7月6日到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华中科技大学邵新宇书记在开幕式上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除观摩附小提供的6节研讨课外,还聆听了国内批判性思维教育专家所作的28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