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孝感市黄香路的十位数学教师齐聚我校,共同参与了一场主题为“发展学生推理意识的计算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数学大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涵盖了上午的公开课、下午的说课以及对话聚焦研讨交流,目标是探索计算教学在促进学生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发展方面的有效途径。
本次活动上午是由葛盈汐老师执教公开课《笔算乘法》。该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建立笔算乘法符号意识的重要开端。本节课葛老师的设计理念中,坚持以“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累加”的运算本质为指导,精心设计了两次合作学习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创造乘法竖式”,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在集体交流中,葛老师分层展示了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引导对比观察,在探究算理和研究算法中,层层启发引导学生“持续修订”,最终探究出优化简洁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法,体现了数学运算符号化、简洁化和算法一致性的运算核心本质。本节课特别强调学生的深度合作交流与思辨能力的发展,充分展现了“数学论证,思维进阶可视”的高效数学课堂。
下午教研的交流分为五个环节。首先,葛老师对上午的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说课,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思考。接着,李楠楠老师和彭玲老师结合Solo分类理论,深度分析了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水平变化。在“提问观察量表”和“合作观察量表”的反馈环节,周祖婷老师和黄瑜坤老师用统计的量表数据,直观地呈现了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与对话交流的真实情况。随后,低数组万睿杉老师、王少娟老师和周雁老师,中数组李伟老师、高数组冯胜老师和李文浩教授分别从课程重难点、活动设计创新性以及对话课堂等角度进行了研讨与交流。他们肯定了葛老师在教学中的亮点,同时也为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改进意见。最后,数学大组长万川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青年教师要结合我校对话教学模型,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要更加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并鼓励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是我校数学学科聚焦“发展学生推理意识的计算教学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的一次展示,也是我校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文化的体现。通过这样的开放与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我们相信全体数学教师们将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更深入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卓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稿:胡丹 周雁 审核: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