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读书状况不容乐观,然而,是否就意味着教师可以理所应当、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地不读书或是少读书呢?“显然不是”,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说,“教书育人应该有丰富的学识作为基础”。他特别欣赏著名语言学家陈寅恪的“三不讲主义”: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在倪晓建看来,陈寅恪的“三不讲主义”离不开他深厚的学识积淀。“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输出的关系应该大于或等于100∶1,而现在很多教师还停留在1∶1的阶段。”倪晓建认为,虽然部分教师读书少也是“身不由己”,不过他还是建议尽量挤出时间来阅读。当把读书真正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总会有时间的。
“当前教师需要警惕的是网上阅读的功利化。”北京市东四七条——史家小学校长王欢认为,急功近利的阅读会导致教师缺少系统的理论思考和时间的沉淀,读书再多也无法真正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网上由于信息纷繁芜杂,务必要养成怀疑的习惯,对各种教育理论和知识有一定的判断力和甄别力,不能百分之百地吸收。
王校长建议,真正的系统学习还要从诸如《爱的教育》、《爱弥儿》、《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教育名著入手,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编搜集整理了一些学校促进教师阅读的办法,北京一零一中学,强调教师要将指令性与个性化阅读相结合;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图书馆里设有校长推荐书目的书架,还成立了硕博为主的教师读书辅导小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寒暑假教师都盼着校长书记推荐的书目早日出炉;海淀区七一小学,主张让图书在师生与楼道间流动;朝阳区白家庄小学,坚持每天中午30分钟师生共读……在学校普遍不太重视推进教师读书的今天,他们为其他学校树立了榜样!
█北京一零一中学:指令性与个性化相结合
所谓指令性,是学校要求全校每位老师每年必须认真阅读学校统一购买的教育名著。“认真阅读”,就是常年坚持评比机制。要求每位老师写读后感,暑假前一周,学校读书领导小组和海淀区教科所将对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读后感进行两级评审,最终确定出奖项级别。在每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年会上,由读书读得好、读后感写得好的教师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鼓励老师们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阅读。学校设专项资金为老师们订阅教育类报刊。在此基础上举办教师读书沙龙。校园网的主页上设有这样的栏目。
副校长严寅贤:在教师读书这件事上,我们不求虚、不贪多,而是求实、求深,让教师长期坚持阅读的热情、提高阅读的质量。
█北京十四中:成立博硕读书辅导小组
学校图书馆设有校长推荐书目的书架,为教师们开列了读教育专业用书、读教育原理书的书目。王建宗校长所推荐的书目,以教学为中心、重心,其类别分别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知识论、教学认识论、教育知识论、教育认识论、学生学习论、教育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
成立了以博士生、硕士生为主的教师读书辅导小组,建立了逢会即学即交流的制度。学校但凡开会,如开行政会、教研组、备课组会、学校大会,就学习、就交流。不断地学习交流,促进了学校读书思考的文化氛围,强化了教师们以理论的准备状态开展教育工作的力度。不断地理论学习,特别是突出学习、研究教育原理,依据教育原理、规律办学育人,使学校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有了更为统一的思想认识,也就有了更为深入的、合规律的办学实践行为。
校长王建宗:在开展读教育原著、遵循教育原理作教育方面,学校尝到了“甜头”,化解了许多问题,我们将继续笃行之,以理性智慧催生出更多的实践硕果。
■首师大附属红螺寺中学:校长书记推荐阅读成惯例
于荣学是一名学者型校长,目前已出版《思想的力量》《阳光班集体建设策略》等十几部著作,被评为区“读书之星”,至今保持每天下班抽出两个小时阅读的习惯;而书记黄海明也爱读书,于是两个人便经常向教职工推荐书籍。寒暑假前学校教师等待校长、书记推荐书读,已成为一种习惯。
校长于荣学:学校最强大的教育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爱读书是所有大成者共同的追求与享受。
■海淀区七一小学:让图书在师生间流动
学期伊始,学校阅览室的书是丰满的,随后流向专业教室,学校各层楼道,各个教室。每层的楼道都有图书,文史类、社会类、科技类,有适合学生读的,也有适合老师阅读的。教研组长带着老师们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阅读、学习、交流。
让好文章流动起来,让情感交流起来,寒暑假前学校为老师们提供经典阅读的书目,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写下读书感受,开学进行交流。
学校还借助海淀区“新阅读工程”这一大课题,建立了“七一阅读资源网”。
校长张建芬:学校文化,不仅仅是图片、文字上墙,而是让图书活起来,让书本流动起来,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样的文化才是学校需要的文化。
■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每天师生共读30分钟
中午12点40分到13点10分半小时的时间里,白家庄小学的教室里都会上演师生共读书的场景:有的班同读一本书,有的班同学们各自静读;有的班用语言交流读书心得,有的班会把书的内容表演出来……
在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都要选择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本来主要以教育故事类为主,今年为将教师阅读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融合,学校给教师推荐了《差异化教学》等偏重理论方面的书。
校长祖雪媛:学校鼓励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深读一本书。
■链接:好书推荐
《迷人的阅读——10位名师的秘密书架》 朱煜 主编
一句话推荐:通过打开十位名师的书架,带领您打开一本又一本的好书。
《及格主义》方柏林 著
一句话推荐:从中美教育比较入手,用一种开阔的教育眼光去看待成长。
《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赵希斌 著
一句话推荐:这是一本让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高效学习的有趣图书。
《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杨斌 编
一句话推荐:教育大家思想之灼灼光芒,现代教师研习之不朽经典。
《忠告中层——给学校中层管理者的47封信》 郑杰 著
一句话推荐:如何寻找发挥自我所长和管理辐射效应最大化的平衡点?本书为你指明方向。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海峡两岸30位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谢云 陈香吟 主编
一句话推荐:这是一本集合海峡两岸 “不乖”教师、不羁灵魂的书。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孙云晓 著
一句话推荐:本书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以及长达10年的教育部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写就。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张文质 著
一句话推荐:作者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文化“子宫”,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
《追溯童年——重塑自我的奇迹课程》[美]凯文·李曼 著
一句话推荐:透过对比尔·盖茨等名人童年的窥视,引导读者做一次奇妙的心灵之旅。
《心灵的富足》[美]马登 著
一句话推荐:作者是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和超常潜能的激发者,本书是其代表作。